(
课件网) 观看视频,你怎么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1.能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 2.能阐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内容和重要性,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重点: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民群众呢?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知识拓展: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的作用 伟大建党精神;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的作用 观看视频《 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大不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构成的 每个人都是历史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