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627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34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75460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会主义,PPT,34张,中国特色,必修,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课前提问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开始标志 领导力量 胜利标志 革命道路 性质 胜利成果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毛泽东思想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教学重难点 核心素养 1.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3.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4.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第一部分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穷: 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6美元; 人均原煤59公斤;人均钢0.39公斤;人均发电量7.9度; 而横向对比当时的世界: 美国人均国民总产值1882美元; 英国人均国民总产值642美元;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 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重新书写自己的成长道路?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阅读教材P25-27,思考讨论总结以下问题。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3.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4.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手工业合作社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改造后性质 改造方式 2、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前性质 公私合营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 结合材料,谈谈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材料二: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材料三: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