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650

第二节快与慢 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16382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节快,教学课件,初中,物理,科版
  • cover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快与慢 寓言故事 龟兔赛跑 比赛开始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白兔骄傲自大,在比赛途中睡了一觉。龟在落后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不懈,“裁判员”判定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胜利。 开始阶段 比赛途中 最终胜利 第二节 快与慢 情 境 导 入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仔细观察左边两图,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第二节 快与慢 情 境 导 入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小聪同学的 100 m 跑成绩为 17 s,小明同学的 50 m 跑成绩为 8 s,要想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新 课 探 究 第二节 快与慢 (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一下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在利用上述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我们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即让时间和路程中的其中一个量相同时,研究物体运动快慢与另一个量的关系进而得到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的结论。 特别提醒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小结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速度 1. 物理学中,把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个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 用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二、速度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速度单位: 汽车速度表 1 m/s km/h =____ 3.6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合_____km/h。 3.96 20 人在 1 s 内步行的路程是 1.1 m 2. 72 km/h =_____m/s。 3. 某物体在 2 s 内走了 10 m 的路程,该物体的速度是_____m/s;若该物体保持速度不变,在 1 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5 300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练一练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 3 070 同步卫星 约 900 步枪子弹出膛 约 700 超音速歼击机 约 250 喷气式客机 可达 120 上海磁悬浮列车 可达 48 雨燕 约 33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约 5 自行车 约 1.1 步行的人 约 1.5×????????????? ? 蜗牛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①速度公式中的 v、s 和 t 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②一定要牢记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 m/s=3.6 km/h。 ③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④计算时带入的数据包含数值和单位两部分。 ⑤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无论是定义式还是变形式,都要注意单位的对应搭配千米/时或米/秒。 ⑥1 m/s 的物理意义:某物体 1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 m 。 特别提醒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按照物体运动的轨迹,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300 m 600 m 900 m 1 200 m 0 0 10 s 20 s 30 s 40 s 200 m 1 200 m 450 m 750 m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匀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