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图中的线是直的吗? 中心圆大小一样吗? 靠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现错误。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只靠感官判断不准确。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情 境 导 入 (1)长度的单位: 1 cm 1 dm 1 m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 厘米 微米 纳米 毫米 dm km cm mm μm nm 一、长度的单位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新 课 探 究 (2)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 km= 1 000 m= 103 m 1 dm= 0.1 m= 10-1 m 1 cm= 0.01 m= 10-2 m 1 mm= 0.001 m= 10-3 m 1 μm= 0.000 001 m= 10-6 m 1 nm= 0.000 000 001 m= 10-9 m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 先“换” 后“算” 物理量的原数字不变,原单位与换用单位之间进行等量代换 将各物理量单位前的数字进行化简运算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2.56 cm= m= m 12.56×10-2 0.125 6 314 μm= m= cm = cm 314×10-6 314×10-6×102 0.031 4 练一练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长度的测量工具 直尺 游标卡尺 卷尺 螺旋测微器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长度的测量工具,你能说一说吗? 二、长度的测量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刻度尺的使用 1.正确选择刻度尺———测量前“三看” · 一看零刻度线: 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未磨损的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 · 二看量程: 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测量长度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肯定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 三看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正确选择刻度尺———测量时“六会”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选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会 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会 放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会看 “会看”指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即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能斜视。 错 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数为 2.77 cm,其中 2.7 cm 是准确值,0.07cm 是估读值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会 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如上图中读数为 2.77 cm,其中 2.77 为数字,cm 为单位 请写出下列两图的测量结果: a.读数为_____ b.读数为_____ 3.5 cm 2.68 cm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练一练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a.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b.相互配合法(卡测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c.化曲为直法(等效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A′ B′ A B 地图测绘仪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问: 1 h = s 3 600 三、时间单位及测量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 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秒表 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