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762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17087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八年级,统编,学年,2025-2026,ppt
  • cover
(课件网) 富春江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全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合璧展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富春山居图》绘富春江沿岸景物,山水连绵,起伏变化,具有写生特点,山体画法用大披麻皴,布局严整,画风雄秀,对后世山水画影响很大,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此图现存两卷,其一是题赠僧无用的“无用本”,另一本为“子明本”。清乾隆年间,“子明本”和“无用本”先后被征入宫,乾隆皇帝弘历定前者为真迹,后者为伪迹,嘉庆年间经重新鉴定后予以更正,以“无用本”为真迹,“子明本”为伪迹。“无用本”清初曾遭火烧,分为两段,较短的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拓展延伸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把握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描绘景物的手法。(难点)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与朱元思书 给 写信 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 解题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赏水之“异” 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课下注释1遍,读准字音。 2.合上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 窥谷( ) 3.用铅笔自主划分节奏。 4.挑战100秒:100秒内我读了_____遍 piǎo miǎo yīng yuān lì tuān líng zhuàn kuī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赏水之“异” 二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章大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2)负势竞上(3)横柯上蔽 3.重点句子翻译,并观察本文在句式、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文中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同样的颜色。 表示约数。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译 文 独一无二。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浅青色。 水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