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906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17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历史,上册,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 cover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背景、口号、发展历程;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参与国家、主要暴行; 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培养辩证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结合八国联军侵华史实与《辛丑条约》内容,提升 “史实 — 影响” 的逻辑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同时理解其局限性; 铭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教训,增强国家主权意识与民族责任感。 二、自主学习(填空形式)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背景:19 世纪末,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尤其是_____(宗教)势力的渗透,山东、直隶等地的民众与外国势力矛盾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 口号:义和团提出 “_____” 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但也体现出对清政府的盲目信任和对西方文明的排斥。 发展:义和团最初在山东活动,后转移到直隶,1900 年夏,义和团势力发展到_____(城市),他们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掀起了反抗外来侵略的高潮。 清政府态度变化:清政府起初对义和团采取 “剿杀” 政策,后为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改为 “_____” 政策,义和团运动逐渐被清政府控制。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与发动国家:_____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_____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发动侵华战争。 主要抵抗与暴行: 义和团与清军在_____、杨村等地阻击联军,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著名的_____(园林)遭到大肆劫掠并被焚毁,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野蛮本质。 结果:1901 年,清政府被迫与 11 国(八国 + 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签订《_____》,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与影响 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_____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加重人民负担,控制中国财政);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活动(束缚人民反抗,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破坏国防,威胁北京安全); 划定北京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成为 “国中之国”,损害中国主权); 改总理衙门为_____,班列六部之前(便于列强控制中国外交)。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_____,中国完全陷入_____社会的深渊。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外国传教士的侵略活动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 战争的性质 B. 战争的结果 C. 侵略的目的 D. 参与侵略的国家数量 《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 “洋人的朝廷” 的条款是( ) A. 赔偿白银 4.5 亿两 B.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拆毁大沽炮台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②沉重打击了列强侵略势力 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④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