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152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课件)(共32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共32页)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64359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上册,八年级,2024,统编,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大单元主题 双重危机下的农民抗争——— 传统秩序与外来冲击的夹缝中的突围 本课单元定位 肩负双重任务的农民运动 2 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1 3 早期探索的重要组成 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力量 4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大肆掠夺,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加重剥削,外国工业品倾销使城乡手工业者破产,民族矛盾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 不仅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标,还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势力,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粉碎了帝国主义意图将中国迅速殖民化的妄想,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内容导览 定都天京 :“龙盘虎踞,建立对峙政权” 2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拜上帝会兴,反清烽火燃” 1 3 天京陷落 :“大厦倾覆,悲壮终章落幕” 1.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当时社会矛盾的关系;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唯物史观)。 2. 掌握运动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的关键时空节点,绘制运动主要进程的时间轴和空间扩展地图(时空观念)。 3. 通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原文选段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史料实证)。 4. 多角度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农民战争高峰/近代化尝试/反侵略斗争)(历史解释)。 5. 理解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中的探索与局限(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狄仁杰的迷惑 新课导入 天地会是活跃在我国南方的反清秘密会党。1847年10月,天地会在湘桂边界发动武装起义,声势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孕育着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风暴。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广西天地会旗帜示意图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 “拜上帝会兴,反清烽火燃” 01 任务一:时空定位·探背景 1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材料1: 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数据图 鸦片贸易,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民族矛盾凸显(外国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材料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西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蝗灾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旱灾:秋、冬、春季的旱灾同样严重。1848 年,平南大旱。1895 年,各属县大饥、旱,宾州人甚至携妇女摆卖。来宾、武宣等县也发生旱灾,粮价腾贵。 蝗灾:1848 年,广西 “飞蝗蔽日,如飘风骤雨之至,飒飒有声,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1850-1856 年,广西连续蝗灾,范围遍及桂中的柳江、黔江、浔江沿岸及桂东南的南流江与北流江之间的盆地一带。如1853年,龙州、扶绥、上林、马山、隆安等多地均受蝗灾影响,禾稻被吃光,不少地方人死过半,谷价飞涨。 自然灾害、瘟疫流行;饥民充斥;饿浮遍野( 自然灾害(直接诱因)) 1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1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 乾隆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加剧 材料4: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材料3: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鸦片战争失败,统治更加腐败,加剧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1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01:西方势力入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