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迁都圣彼得堡、发展军事工业、推行西方文化教育)和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赎买份地)的史实,分析两次改革的特殊背景(彼得一世时期俄国落后于西欧、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认识改革的局限性(彼得一世改革加强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彼得一世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维护沙皇统治),认识改革对俄国发展的意义(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历史解释) 3.了解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推动俄国从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型,但保留的残余阻碍后续发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彼得一世(锐意改革,推动俄国走向强国之路)和亚历山大二世(在统治危机下推行农奴制改革)的改革举措,感受改革者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与局限。(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1.教学重点: (1)彼得一世改革:发展军事、推行西化,开启俄国近代化 (2)农奴制改革: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获自由、可赎买份地 (3)改革影响:推动俄国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奠基 2.教学难点: (1)改革局限:彼得一世强化农奴制、1861年改革保留封建残余 (2)因果分析:理解改革与俄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史料补充:17 世纪后,英国于 1688 年通过 “光荣革命” 确立君主立宪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18 世纪 60 年代开启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飞梭、珍妮纺纱机等发明提高生产效率,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强大动力,工厂制取代工场制,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法国在 1789 年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传播自由民主思想,拿破仑时期颁布《拿破仑法典》,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的发展历程: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后受拜占庭帝国影响进入基督教文化圈。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①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伊凡四世(1530-1584),即伊凡雷帝,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首位沙皇,1547 年加冕,打破莫斯科大公的传统头衔,强化中央集权。他早年亲政后推行改革:建立 “重臣拉达” 整顿朝政,改革军事以创建职业化军队,颁布新法典规范司法,削弱地方贵族(波雅尔)势力。1565 年推行 “特辖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与普通区,以特辖军镇压反对者,虽巩固统治却也加剧社会动荡。对外,他扩张领土:向东征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打通伏尔加河出海口;向西尝试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却在立窝尼亚战争中受挫。晚年他性情残暴,甚至误杀继承人,为后来俄罗斯的动荡埋下隐患,但也为俄罗斯成为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基础。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史料补充:俄国政府的法令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的追回逃亡的农民,还可以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这就使农民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