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416

第一章声现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313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一章,现象,同步,练习,答案,苏科版
  • cover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次声波 B.该装置发出的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丙中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3.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阅览室内“严禁大声喧哗”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4.下列关于课本中的四个演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中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闹铃声的音调变低了 C.图丙中用不同大小的力弹伸出桌面长短相同的尺子,是为了探究影响响度的相关因素 D.图丁中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抖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诗词或俗语中有关声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的产生不需要振动 C.“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中“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比在空气中听的更清楚 7.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水→鱼 B.空气→鱼缸→鱼 C.空气→鱼缸→水→鱼 D.水→鱼 8.如图是宿迁博物馆中的编钟,敲击编钟,能够听到清脆、优美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能改变编钟声的音色 C.编钟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9.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两次发出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是102m B.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95s C.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34m D.汽车的速度为17m/s 10.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 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