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916

【学霸笔记】3.3.1溶液的形成 教学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63230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霸,笔记,3.3.1,溶液,形成,教学课件
    (课件网) 第三章 探秘水世界 3.3.1溶液的形成 情 境 导 入 比较两种情况下水的区别,说出不同点? 青山绿水 黄河流瀑 3.3.1 溶液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这些好喝的饮料是如何制成的吗?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溶解的过程 20 mL水 20 mL水 20 mL水 20 mL水 20 mL水 一匙蔗糖 一匙食盐 一匙食用油 一匙沙子 一匙硫酸铜粉末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再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3.3.1 溶液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蔗糖(硫酸铜或食盐)的溶解。 2.该实验中,应取适量的蔗糖(硫酸铜或食盐),如果取用的量过多,在水中的溶解时间会较长,还可能会有固体因不能全部溶解而剩余。 注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蔗糖溶液 食盐溶液 硫酸铜溶液 食用油和水 沙子和水 放入水中的物质“消失”———溶解 放入水中的物质没有溶解 对比分析,你能归纳出溶液的特征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溶液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稳定 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不变化,溶液中的物质就不会分离。 同一溶液的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如颜色、密度等)完全相同。 均一 3.溶液的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理解与练习 1.将蔗糖溶于水形成的蔗糖溶液,_____是溶剂,_____是溶质。 (1)溶液都是清澈、无色、透明的液体。 (2)只要一种液体满足均一、稳定的特征,它就是溶液。 (3)溶液是由溶剂、溶质共两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水 蔗糖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均一、稳定的水、酒精等纯净物,不是溶液。 一种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种溶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思考与交流习 1.如果加入的是细沙,我们能称它为“细沙溶液”吗? 2.若取出食盐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它和原有溶液的组成相同吗? 相同,食盐溶解后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3.水可以算作是溶液吗? 不能,水是纯净物,它没有溶解其他物质。 不能,它的成分不是均一的,停止搅拌后细沙会沉淀在杯底,不具稳定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溶解过程的微观实质 食盐(氯化钠)在水中溶解的微观示意图 氯离子 钠离子 水分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物质在水中溶解过程的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混合物———溶解的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古代没有冰箱,夏天的冰是从哪里来的呢? 商代 冬季藏冰 唐朝末期 硝石溶于水制冰   硝石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那么其他物质溶于水也会吸收热量吗?有没有可能会放出热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实验 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 溶剂:水 设计实验方案 测量水的初温 加入溶质 搅拌,加快溶解 测量溶液温度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注意事项   1.为了便于比较,三种溶质的质量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