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7962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联考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54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第一次,答案,试卷,思想政治,联考
  • cover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2023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在安阳八里庄新发现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发掘出石铲、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石器,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据此推断,在当时(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已出现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句话说明( ) ①奴隶制度的产生建立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之上 ②在这一阶段人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出现了国家 ③当时的生产关系存在剥削,但部分成果农民还能自己支配 ④进入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是嘲骂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奴隶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③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 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共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②农民没有任何生产和生活资料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唯一方式 ④统治者对百姓剥削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的过程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883年,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8年5月4日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 ) ①是科学的理论,照亮未来的真理之光 ②资本主义发展实践中自发产生的思想 ③从理想和正义角度出发批判资本主义 ④是实践的理论,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尘、文明蒙难。这一切决定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