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第一学期国高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长度 16. 解:初始状态下,弹簧中弹力大小为 弹簧中弹力大小为 弹簧的压缩量为 弹簧的压缩量为 物块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物块恰好离开弹簧时,弹簧中弹力大小为,弹簧中弹力大小为 弹簧恢复原长,弹簧的压缩量为 物块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17. 【小题】 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 垂直斜面方向有 平行斜面方向有 又 联立解得 【小题】 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 垂直斜面方向有 平行斜面方向有, 又 联立解得 18.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关系得 解得 根据位移公式得 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解得; 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时间为 所发生位移为 此时 则 可见此时车并未追上车,而是在车停止后才追上,车追上车所用的时间为; 车刹车减速至时刚好追上车时这时车的速度为,加速度最小 代入数据解得。 答:车追上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为; 车追上车所用的时间为; 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车在车刹车的同时也应刹车的最小加速度为。 19. 解: 分析圆柱体的受力可知,沿轴线方向受到拉力、两个侧面对圆柱体的滑动摩擦力,由题给条件知,。 将重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 因为, 所以: 由 得。 把整个装置倾斜,则圆柱体重力压紧斜面的分力: 此时圆柱体和槽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则。 【解析】 1. 解:、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枣糕模型”结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中间没有偏转的为粒子,电离能力最弱,而穿透能力最强,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但遏止电压是一样,说明遏止电压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正确; 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而热核反应才属于轻核的聚变,故D错误; 故选:。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枣糕模型”结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没有偏转的为粒子,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但遏止电压与光的强度无关; 考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发现者,及其意义;掌握三种射线的区别与组成;理解链式反应与热核反应的区别。 2. A.卢瑟福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发现了质子,A错误; B.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不适用,B错误; 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但并不是正比关系,C错误; D.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揭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而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反映了光的粒子性,D正确。 故选D。 3. A.设每根杆中的弹力大小为,以吊锅和细铁链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解得,故A错误; B.每根杆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故B正确; 以整个装置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知,解得,因此,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杆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C错误。 D.由前面分析可知每根杆对地面摩擦力大小为,因此当减小时,每根杆对地面摩擦力减小。另外由于三根杆对地面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在水平面上互成,根据力的合成可知,三根杆对地面的合摩擦力为零,且不随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 解决本题时,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解答。 以吊锅和细铁链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杆对细铁链的支持力,从而得到杆受到的压力。对杆,根据平衡条件求地面对杆的摩擦力,从而得到杆对地面的摩擦力。对整个装置分析,由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杆的支持力,来分析杆对地面的压力。 4. 【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学图象问题。 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速度位移关系结合图象求解加速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