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473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9张ppt 视频)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94723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
    (课件网)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战前对比 在面临西方列强入侵时,中日两国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 战争背景 战争背景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战争经过 ①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日舰击沉“高升号”运兵船 干支纪年法 战争经过 ②平壤战役 1894.9,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 ———左宝贵 战争经过 ③黄海海战 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军在黄海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战后,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日本获得黄海制海权。 战争经过 ④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日军分陆海两路入侵,直取大连、旅顺,守将不战而逃,徐邦道孤军迎敌,最终辽东半岛失守。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进行了4天的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2万人被杀戮。全城只存活36人搬运尸体。 战争经过 ⑤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丁汝昌 战争结果 阅读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清政府统治腐朽,制度落后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 日本蓄谋已久,战事准备充分 战争结果 我们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教训?这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战争结果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景 《马关条约》 结合教材,说说《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1895年7月,清政府从俄法处借得8876.8万两,以海关关税为担保,偿期36年;1896年3月,清廷又于英德处得款1600万镑;1898年3月1日,清政府再一次从英德处借款1600万镑,偿期45年。三次大借款,于甲午战败后的第四年还清了对日战争赔款。但因举借这三笔外债,中国的海关税、盐厘和厘金全被抵押由洋人控制。 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战争影响 结合材料思考甲午中日战争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日本损害了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 表现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漫画《你来晚了》 影响:列强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了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美国“姗姗来迟” 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资产阶级 发展历程———产生 ◎19世纪下半期中国工业分布图(局部) 产生: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的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发展历程———初步发展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②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影响: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特点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