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734

17 第五单元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473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的,九年级,化学,教版,守恒,质量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B.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镁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已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   (1)图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仍保持平衡__,该实验__遵守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待两组实验装置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不能平衡的是图__2__(填序号)实验,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__不对__(填“对”或“不对”),原因是__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但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若要用图2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对该装置进行改进?__让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__。 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微观解释 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精密仪器的发展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4.《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观粒子X中( B ) A.只含有“” B.一定含有“”和“” 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微粒X中一定含有“”和“”。 5.我国是氨气生产及消耗大国。氨气(NH3)是化学肥料和医药等的主要原材料。如图所示是氨分子形成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改变__(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种类__不变__。 (2)认真分析氨分子形成的微观示意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合理即可)__。(至少答出两条) 知识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现有 8 g A 和足量 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22 g C 和 18 g D, 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C ) A.4∶11 B.1∶2 C.1∶4 D.11∶9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 g+18 g-8 g=32 g,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8 g∶32 g=1∶4,故C符合题意。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9 D.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改变 解析: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 g-3 g=17 g,乙的质量减少了36 g-15 g=21 g,故甲和乙为反应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故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43 g-5 g=38 g,故丁为生成物,所以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故A、B正确;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7∶21,故C错误;题干中未提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具体种类,因此无法判断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故D正确。 8.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物质种类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