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491

19 第四章成果展示 沪科版 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552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四章,成果展示,科版,物理,八年级,一册
  • cover
第四章成果展示 神奇的透镜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设备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A ) 第1题图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 A            B C           D 3.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3题图 A.胶片上的花是倒置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4.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颗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第4题图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同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5.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6.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高度为15 cm的昆虫标本观察器。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如图所示。为了让观察者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下列凸透镜焦距f选择合理的是( D ) 第6题图 A.7.5 cm B.10 cm C.12 cm D.16 cm 7.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 B )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8.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8题图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9.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20 cm,距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9题图 A.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 cm B.生活中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了照相机 C.将光屏与蜡烛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左移,则光屏也左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0.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的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10题图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某校组织郊游活动,同学们在登山时,小月同学不小心将自己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掉在地上,老师立即告诫大家,这瓶子中有水,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 会聚 作用,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上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向上移动光屏 或 向上移动蜡烛 。 13.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大于10 cm、小于20 cm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