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0001

4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248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 cover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学习目标】 1.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传播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当代意义。 【学习重难点】 1.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传播价值。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吕伟是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196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她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982年,16岁的吕伟在新德里第9届亚运会跳水比赛中,夺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她动作娴熟,“压水花”技术堪称一绝,曾被誉为“跳水皇后”。此外,她还在1983年伦敦国际跳水比赛、1986年墨西哥国际跳水比赛中获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并在第12届、13届和1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实现了十米跳台跳水“三连冠”。 【预习检测】 1.读音 凌( )空 翘( )首 轻盈( ) 眼花缭( )乱 由衷( ) 悄( )然 屏( )息敛声 震( )耳欲聋 2.解释成语的意思 【背景介绍】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整体感知】 1.结合新闻的“六要素”,速读课文,说说文章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示例:1.“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赢得跳水金牌。 2.“飞天”凌空 (主标题:运用比喻,形象写出吕伟跳水的动作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表现了她跳水动作的优美绝伦的特点,正好突出了她夺魁时的代表性动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副标题:补充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比较“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异同。 材料:《我国选手在亚运会上又获两枚金牌》 这篇新闻是1982年亚运会的一则消息,简短有力地报道了我国运动员亚运会夺冠的情况。与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报道发生在同一天,写法和风格有哪些不同?结合课文P11补白内容,完成表格。 找出描写吕伟跳水动作的句子,体会新闻特写语言的新闻性、文学性,说说表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什么特点? 再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示例: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连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运用比喻的手法,以静写动,想象奇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吕伟起跳瞬间的精彩画面,表现了吕伟动作的轻盈、优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文中有多处描写现场观众反应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课堂小结】 内容上:这篇新闻以特写镜头,细致地描绘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精彩瞬间,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高超技艺,赞扬了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写法上:正面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语言形象。 【随堂练习】 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示例】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所谓特写镜头,就是通过敏锐精细观察、迅速准确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把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典型人、典型事或典型场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