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弹力 第1课时 弹力 学习任务一 形变 学习任务二 弹力的产生及有无的判定 学习任务三 弹力的方向 备用习题 练习册 ◆ 随堂巩固 学习任务一 形变 [教材链接] 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形变:物体发生_____或体积的变化. 2.弹性:物体具有_____的性质. 3.弹性限度:对于弹性形变,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形状_____完全恢复,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 形状 恢复原状 不能 4.两种形变 (1) 弹性形变:停止用力后,物体能完全_____的形变. (2) 范性形变:停止用力后,物体_____恢复原状的形变. 恢复原状 不能 5.微小形变的观察: (1)光学放大法:如图所示,把微小的形变进行放大,便于观察. (2)力学放大法:如图所示,取一个玻璃瓶,里面盛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使水面位于细管中,用手捏玻璃瓶,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用手捏玻璃瓶,细管中水面会上升,说明受到压力时玻璃瓶发生形变,体积变小 例1 [2023·中山一中月考] 关于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凡是物体形状的改变都叫弹性形变 B.一根铁丝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所有形变都叫弹性形变 [解析] 只有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才叫弹性形变,C正确. 例2 [2023·浙江效实中学月考] 如图所示为显示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装置,
、
为两面平面镜,
为光点,向下压桌面的作用力为
,则( ) B A.
增大时,光点向上移动 B.
增大时,光点向下移动 C.无论
增大还是减小,光点都向上移动 D.无论
增大还是减小,光点都向下移动 [解析]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依次被这两个平面镜反射,最后射到刻度尺上形成光点
,若在两镜之间桌面上用力
向下压桌面,
、
将向中间倾斜,则光的入射角相对减小,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减小,光点会在刻度尺上向下移动. 【要点总结】 (1)停止用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2)任何物体受力时都会产生形变,只是形变有时很明显,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有时很微小,需要借助仪器将其“放大”才能观察到. 学习任务二 弹力的产生及有无的判定 [教材链接] 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对与它_____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恢复原状 接触 [科学思维] 判断弹力有无的常见方法 (1)直接判定:对于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如弹簧、橡皮条等),可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由形变直接判断. (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用以下方法来判定: ①假设法: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可能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②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将侧壁、斜面用海绵来替换,将硬杆用轻弹簧(橡皮条)或细绳来替换. ③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规律(如二力平衡知识等)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 注意: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但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则它们一定接触. 例3 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C.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 D.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弹力 [解析] 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只有两个物体因接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