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0699

第2章 固体与液体 本章易错过关(含解析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68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物理
    本章易错过关(二) 1.C [解析] 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可以是多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故不能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故A错误;沿各个方向对一块均匀薄片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表现出各向同性,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多晶体,故B错误;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能不同,即具有各向异性,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故C正确;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表现出各向同性,可能是多晶体,故D错误. 2.D [解析]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当刺破棉线圈里的薄膜时,棉线圈外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为圆形,故A、B错误;由图可知水没有浸润到口罩内侧,故该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是不浸润的,故C错误,D正确. 3.D [解析]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石英是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有确定的几何形状,A、C错误,D正确;沿垂直于x轴晶面上的压电效应最显著,其他方向不明显,故具有各向异性的压电效应,B错误. 4.D [解析] 使用图甲所示的云母材料制作光的偏振片是利用了它的各向异性,故A错误;云母是晶体,具有熔点,图甲所示云母材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故B错误;图乙所示的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既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也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此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分子引力,故C错误;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略大于分子力平衡的距离,表现为分子引力,故D正确. 5.AB [解析] 在力学性能方面,纳米材料具有高强、高硬和良好的可塑性,A正确;在热学性能方面,纳米超细微粒的熔点比常规粉体低得多,B正确;在电学性能方面,纳米金属在低温时会呈现电绝缘性,C错误;在化学性能方面,纳米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化学活性,D错误. 6.BC [解析] 甲、丙具有确定的熔点,且丙表现出导热的各向异性,则丙一定是单晶体,甲可能是多晶体或者在导热性上不具各向异性的单晶体,A错误;乙不具备确定的熔点,故乙为非晶体,而金属薄片是多晶体,B正确;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加,内能增大,D错误. 7.BD [解析] 浸润即液体在与固体表面接触时能够弥散进入固体表面的现象,而照片中的玻璃和水不浸润,故A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滴呈球形,但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呈椭球形,故B正确;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滴的内部稀疏,水滴与玻璃表面接触的那层水分子的间距比水滴内部的水分子间距大,故C错误,D正确. 8.CD [解析] 水在玻璃管中液面会上升是浸润现象,水在塑料笔芯中液面会下降是不浸润现象,故A、B错误;甲图玻璃管中液面比水面高,说明甲图中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故C正确;甲、乙两图都能说明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故D正确. 9.(1)缩小 稀疏 引力 (2)B (3)D (4)C (5)A [解析] (1)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作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2) “天宫课堂”中物体在失重状态下,气泡不会受到浮力,故A错误;水与气泡界面处,水分子较为稀疏,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液体表面张力使其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故B正确;由于在失重状态下,水球呈球状而不是扁球状,故C错误;气泡内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D错误. (3)液晶不是晶体,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也具有晶体的性质,低温时会凝固成结晶态,分子取向是有序的,故A错误,D正确.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不是所有物理性质均表现各向异性,故B错误.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