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提升注意的品质》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提升注意的品质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七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五课,主题为“提升注意的品质”。教材通过一系列案例、活动和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分配能力、广度等品质,并掌握提升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通过“刘星的苦恼”案例,生动地呈现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及其影响;设计了注意力集中程度测验、注意力分配能力测验和注意力广度测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力状况;介绍了秒表训练法、大脑抽屉法、注意力日常训练和倒着数数等注意力自我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注意力提升技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注意力的稳定性、分配能力和广度等方面尚在发展完善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类似刘星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如在课堂上容易分心、做作业时拖拖拉拉、学习效率低下等,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也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体验法、心理测验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 课件(含案例图片、注意力测试题、训练方法图示)、秒表工具、注意力自评表、小组讨论记录卡。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理解注意力的含义和重要性,了解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分配能力、广度等品质。 2.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注意力自我训练,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 3.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活动参与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能够认真完成注意力测验和训练活动等。 2.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定一份注意力训练计划,并在一周内坚持实施。 3.实践活动评价:对注意力测验和训练活动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参与活动,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进步情况。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注意力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如秒表训练法、大脑抽屉法等。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注意力状况,避免片面性或过度焦虑,以及将注意力训练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持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1.通过“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秒表训练”等互动活动,直观体验注意力控制技巧。 2.设计课后实践任务(如每日观察记录),结合小组监督与教师反馈,强化行为养成。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 (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有趣的猜谜游戏!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四只动作各异的兔子,有的蹦跳、有的张望、有的发呆……猜猜哪只能吃到胡萝卜?仔细观察它们的动作和方向哦!最快答对的同学将获得‘观察小达人’称号!通过这个游戏,你会发现,专注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提升注意力的品质,成为更高效的‘观察者’!”揭题题 "提升注意的品质"。 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注意力对观察力的影响。 二、理论学习 1. 故事讲述: 播放刘星的案例动画(结合 PPT 图文),引导学生思考: “刘星的问题是什么?他为什么总是分心?” 2. 小组讨论: 分组分析刘星分心的原因(如目标不明确、环境干扰、兴趣缺失),并提出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