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401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9-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16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哲学,必修,统编,高中,世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教什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分析2025年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进展、抗战胜利80周年讲话等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科学精神:结合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登顶全球、天翼云息壤技术突破等案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科技进步的科学思维,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通过解读《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法治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增强规则意识。 4.公共参与:以花山村“微工厂”带动村民就业、碳中和全民行动等案例为载体,设计模拟决策活动,鼓励学生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结合2025年最新生态、科技、社会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2.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通过全降解气球与传统气球的对比等案例加深理解。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掌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载人登月工程、乡村振兴等实际问题。 (二)难点 1.区分“发展”与“运动变化”:通过案例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的方向性和上升性特征,避免将任何运动变化都等同于发展。 2.理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结合一汽-大众绿色转型、天翼云技术创新等案例,分析新事物的优越性及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3.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指导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中国创新集群从跟跑到领跑的历程。 三、学情诊断 1.高一学生已学习唯物论和联系观等知识,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基础,但对抽象的发展概念理解仍需具体案例支撑,尤其对“发展实质”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容易混淆。 2.学生关注时政热点但缺乏深度分析能力,对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上合峰会等重大事件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需要引导其从发展哲学角度解读。 3.学生思维活跃但辩证思维尚不成熟,在分析“航天工程挫折与突破”“乡村振兴成就与挑战”等问题时,容易陷入片面化、绝对化的认知误区。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2025中国发展观察室”虚拟情境,通过载人登月工程时间轴、花山村变迁VR影像等沉浸式素材,增强教学感染力。 2.案例分析法:精选2025年最新案例,如全球创新集群排名、黄岩岛珊瑚保护、服贸会AI成果等,进行“一案多用”式深度剖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飞跃。 3.合作探究法:设计“发展观察员”角色扮演任务,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量变与质变”“乡村振兴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等议题开展小组研讨,培养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单(学生提前完成) 预习教材P40-44内容,梳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与质变”等核心概念。 搜集2025年重大时政新闻(至少3则),标注其中体现“发展”的关键词句,并尝试分类属于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认识领域的发展。 思考问题:“全降解气球取代普通气球”“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否属于哲学意义上的“发展”?为什么? 二、主要内容讲解 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学议题:如何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2025年中国发展实践看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 议学材料: 材料1: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展:截至2025年9月,三沙市已成功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