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723

第二单元第1课时地球家园有什么(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9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科学,上册,二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题名称 地球家园有什么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本课属于“宇宙中的地球”学习领域。学生应能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等方式认识地球的概貌,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能够列举出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山川、河流、海洋、森林、草原等,并初步感知这些环境为生命提供生存条件。强调以直观感知为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其探索地球的兴趣。学业质量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能描述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特征(蓝色为主),识别常见的地形地貌类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地球家园的美好。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地球是从太空中可以看到的一个美丽星球,理解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所有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能够借助地球仪观察并指出蓝色部分代表海洋,绿色部分代表陆地,建立地球整体形态的空间概念。能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列举出地球家园中存在的多种自然事物,如高山、河流、森林、动物、植物、阳光、空气等。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景物图片,辨认熟悉的场景,并尝试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内容。愿意积极参与讨论,乐于分享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地球是我们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这一基本观念;能够借助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外观特征,识别海洋与陆地的大致分布;能列举出地球家园中存在的多种自然元素,如水体、地形、生物、气候现象等;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简单的口头描述,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习难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将“地球”这个抽象概念与自身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容易将其视为遥远的天体而非自己所处的空间。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区分“地球”与“地面”“土地”的差别,需通过具体实例加以澄清。此外,如何引导学生超越个体经验(如只熟悉城市或乡村),拓展对地球多样性的认知,也是教学中的挑战。同时,部分学生在集体发言时存在胆怯心理,影响信息输出。 评价任务 1. 能否正确指出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并说明其代表海洋。 2. 是否能在小组交流中说出至少三种地球家园中存在的自然事物。 3. 能否在观察图片后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中看到的内容,如“我看到了一片油菜花田,有小朋友在旁边玩耍。” 4. 在研讨环节能否回答“地球家园有什么?”这一问题,并尝试归纳类别(如植物、动物、山水等)。 5. 是否表现出对地球家园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在活动中保持专注与参与。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地球仪若干个,确保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可用。打印课本第27页的三张景物图片(油菜花田、草原羊群、田野人物)作为观察材料,每组一套。准备大幅世界地图挂图辅助讲解。建议提前布置教室,营造“探索地球”的氛围,如张贴相关主题海报。鼓励学生带一张自己外出游玩时拍摄的自然风景照片到校分享。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语言要通俗易懂,多采用比喻手法(如“地球像一颗蓝绿相间的玻璃弹珠”)。关注内向学生的表现,给予更多鼓励性提问机会。 学 习 过 程 一、情境导入:从太空看地球 (1)教师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地球。你们见过地球长什么样子吗?不是我们脚下的地面,而是整个地球!”随后出示地球仪,缓慢旋转,让学生观察整体颜色分布。 (2)引导学生注意地球仪上大面积的蓝色和局部的绿色、黄色,提问:“这些蓝色代表什么?绿色又可能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明确:“蓝色是广阔的海洋,绿色和黄色是陆地,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3)朗读课本第26页首段文字:“这是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强调“共同生活”四个字,引发学生思考:除了人,还有谁住在地球上? 二、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