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835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8806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史料实证) 2.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影响,知道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代表器物。了解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地位,金文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自主学习 方面 成就 影响 科技 天文历法 医学成就 青铜器 文化 诗歌 文字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天文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西周: 春秋: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 天文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相传有了历法。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历法 夏朝: 商朝: 战国: 农业与季节密切相关,制定历法和二十四节气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想一想: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扁鹊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医学 远古时期: 战国时期: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含义: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 出土地区: 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西等地 甲骨文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记载内容: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研究: 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意义: 羊 蛇 马 鸡 狗 猪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原始社会--夏朝--商周 分工合作、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技艺高超。 祭祀及军事方面 青铜器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青铜器的应用: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 代表: 知识拓展 商代司母戊鼎 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商代四羊方尊 高58.3厘米, 边长52.4厘米 重34.5公斤 青铜纵目面具 宽1.38米,高0.645米。 西周“利簋” 高28厘米, 口径22厘米 重7.95公斤 含义 发展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