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2089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检测卷一(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640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人教,答案,检测,过渡,会的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考 | 英语学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检测卷一(含答案解析)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 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3.右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Ie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4.《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自己的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5.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战。其目的是( ) A.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为争霸战争寻找借口 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 6.中原各国人民认为自己比周边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被称为“夷”,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种现象始于( ) A.夏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7.《国语.齐语》中记载,管仲曾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剧,试诸壤土。”由此可知( ) A. 制造农具大量使用青铜 B. 金属制品买卖频繁 C.冶铁技术十分先进 D.铁工具开始用于生产 8.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9.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细分到最小限度,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不但运作力强,且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这表明商鞅变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使秦国国富兵强 C. 推动秦完成统一 D.重塑了社会结构 10.夏、商、周时期,我国先民们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主要目的是( ) A. 掌握自然现象 B. 准备祭祀活动 C.了解民俗民情 D.安排农业生产 1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谣简洁地描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是在(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12.典籍承载中华文脉。下图所示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思想。这位教育家是( ) A. 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3.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 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14.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下列方案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是(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5.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典型表现是( ) A. 磨制石器 B. 青铜铸造 C.彩色陶器 D. 瓷器烧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摘编自《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