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3485

5.4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课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生读本 (高中)第5讲 第4课时

日期:2025-09-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2次 大小:130935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读本,学生,思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课件网) 高中学生读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5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发展根本目的,理解党和国家民生工作的初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信心。 科学精神:把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关系,明晰民生工作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的科学原则,理性认识社会建设规律。 法治意识:认识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工作需依法推进,树立以法治思维保障民生权益的观念,理解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支撑作用。 公共参与:明确青年在民生建设中的责任,主动思考为乡村振兴等民生事业贡献力量的路径,增强参与民生实践、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发展根本目的,理解党和国家民生工作的初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信心。 【教学难点】把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关系,明晰民生工作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的科学原则,理性认识社会建设规律。 目录 CONTENTS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 1 2 3 1.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 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 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国经过长期发展,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在稳步增长,为保障和改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回应人民的期待,让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改善民生也会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是民生的主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 民生的主要内容 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 需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需要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