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 A. 健康中学生的正常体温 B. 教室内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 C.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D. 冰箱保鲜室内饮料的温度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 清晨,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的是水蒸发吸热 D. 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利用的是干冰熔化吸热 3. 某地出现雾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3题图 A.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雾凇的形成过程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4. (2024·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 降低油的温度 B. 减小油的表面积 C. 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 减少油的体积 5. (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 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 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 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6.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酒精 乙醚 煤油 汞 凝固点/℃ -117 -114 -80 -39 沸点/℃ 78 35 180 357 A. 酒精凝固点比汞高 B. 可以使用煤油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 乙醚在-110 ℃时是固态 D. 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7. 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的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试管内的冰块不会熔化 B. 试管内的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 烧杯内的水温低于0 ℃ D. 烧杯内的水温高于0 ℃ 二、填空题 8.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第8题图 9. 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示数较 (选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吸热。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选填“越多”或“越少”)。 第9题图 10. 打铁花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通过击打铁汁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场景蔚为壮观,如图所示。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铁,这个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第10题图 11. 如图所示,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熔化”“凝固”“汽化”或“液化”),棒内上端的氨发生物态变化时 (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第11题图 12. 冬天的早晨,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小西同学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出现了漂亮的“冰花”,如图所示。这是教室玻璃窗 (选填“内”或“外”)侧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第12题图 13. 中秋节前夕,妈妈给乐乐买了月饼,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有许多圆柱状的小干冰(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盒子里冒出了大量的“白气”(如图乙所示)。原来这是因为干冰在空气中很快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物态变化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