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编写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我们的小车》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湘科版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6单元《我们的小车》 单元主题 小小工程师:从设计到优化的造车之旅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单元主题 ”小小工程师:从设计到优化的造车之旅” 围绕工程设计流程(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工程 实践过程,培养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小车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小车工程师”,完成两项任务: 1.任务一:原型设计师(《设计制作小车》)一一设计并制作一辆简易小车: 2.任务二:性能优化师(《改进小车》)一一通过测试发现问题,迭代改进 小车性能。 最终举办“校园小车博览会“展示成果。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5-6年级) 学习内容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3-4年级) 学段日标 ①能提出满足限制条件的设计方案 (3-4年级) ②会制作实物模型并改进 ③理解料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便利性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设计制作小车》和《改进小车》这2课内容。 (一)第1课《设计制作小车》 1.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真实小车结构(车身、车轮、车轴),设计 并制作简易小车模型。 2.关键活动 (1)结构认知:分析小车组成部分(如车轮需可转动、车身需稳固)。 (2)材料选择:使用环保材料(纸盒作车身、瓶盖作车轮、竹签作车轴)。 (3)动手实践:按设计图钻孔、组装车轴与车轮,测试车轮灵活性。 (4)能力培养:工程思维(明确问题→设计方案→物化模型)。 (二)第2课《改进小车》 1.核心内容:通过试车发现问题(如行驶歪斜、距离短),分析原因并优化 设计。 2.关键活动: (1)问题诊断:测试小车性能(如车轮摩擦大、车身不平)。 (2)优化方案: ①减少摩擦:车轴加吸管套管。 ②增强稳定性:调整车轮对称性、增加车身配重。 ③迭代测试:对比改进前后行驶效果,验证优化有效性。 (3)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识别→方案改进→实证检验)。 《设计制作小车) 输出:初步核型 (改进小车) 优化方案 法代 高性能小车 (三)课程逻辑关系: 1.递进式工程闭环: (1)《设计制作小车》为基础阶段,聚焦“从设计到实物”的初次构建。 (2)《改进小车》为深化阶段,强调“测试-反思-优化”的工程迭代。 2.能力进阶链条: 设计能力(课1)→问题解决能力(课2)→完整工程实践能力(两课整 合)。 3.知识应用延伸: 课1应用“结构与功能”原理→课2结合“摩擦力与运动”科学概念优化 性能。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规念 理解小车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车轮诚少摩擦、车身保持平衡) 科学思维 通过问题分析(如行驶歪斜)提出针对性优化方案 1.掌握钻孔、组装技术; 探究实践 2.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改进效果 1.树立环保意识(使用废旧材料); 态度责任 2. 培养精益求精的工程态度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动手兴趣浓厚,但设计系统性较弱,需引导结构化 思维。 2.认知基础:已知简单机械原理(如轮轴),缺乏工程迭代经验。 3.学习难点:将问题归因(如“行驶歪斜→车轮不对称“)并转化为解决方案。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跨学科融合) 第1课 小车设计 设计可行方案 ①用纸盒、瓶盖制作车身与车轮 《设计制作小车》 工坊 并制作原型 (劳动教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