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编写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声音》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湘科版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1单元《声音》 单元主题 声学探秘局一一 解锁声音的密码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声学探秘局一一解锁声音的密码” 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与控制展开探究,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走向科 学本质理解,最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噪声控制),培养科学思维与工程实践 能力。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声学特工队”挑战任务 学生化身“声学小特工”,接受为期五周的科学任务: 1.任务一:建立《校园声音档案》(记录、分类声音)。 2.任务二:破解“声音诞生之谜”(探究振动产生声音)。 3.任务三:操控“声音魔法”(研究音量与音调的变化规律)。 4.任务四:追踪“声波旅行路径”(验证不同介质传声效果)。 5.任务五:设计“校园降噪方案”(制作隔音装置,发布倡议书)。 最终目标:举办“声学科技博览会”,展示研究成果。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谁(2022年版)》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3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 描述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 学习内容 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区分声音的强弱、高低及其与振动的关系 ①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段目标 ②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声音的特性; (3-4年级) ③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四、单元款材分析 (一)第一部分:单元课程组成 本单元包括《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变化》《声音的传 播》《噪声控制》共5课。 (二)第二部分:各课核心内容分析 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 1.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如动物叫声、乐器声)感知声音的多 样性,区分声音的强弱(音量)和高低(音调)。 2.关键活动: (1)辨听不同物体(如鼓、琴)的声音特征。 (2)记录声音分类(自然声、机械声、乐声)。 (3)提出探究问题(如“声音为何不同?”)。 第2课《声音的产生》 1.核心内容: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关键活动: (1)观察发声物体(琴弦、音叉、鼓)的振动现象。 (2)借助乒乓球、泡沫粒可视化振动(如音叉溅水、鼓面跳动)。 (3)归纳液体(倒水)、气体(吹哨)发声的共同规律。 第3课《声音的变化》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