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编写 小学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信息的传递》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湘科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6单元《信息的传递》 单元主题 信息传递的进化之旅一一从古至今的沟通智慧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信息传递的进化之旅一一从古至今的沟通智慧” 围绕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从原始语言到现代数字通信,引导学生理解技术 革新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培养工程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时空通信探险队” 学生化身“通信探险家”,接受任务一一破解人类信息传递的进化密码,最 终设计“未来智能通信器”。 任务1:破解远古信号(《语言与信号》) 任务2:编写象形密码(《符号与文字》) 任务3:搭建电报实验室(《电与通信》) 任务4:设计未来通信器(《信息工程》) 最终成果:举办“通信科技博览会”,展示《信息进化手册》。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12.2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促进: 3.4电的传导与应用 ①描述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 学段目标 ②设计并制作简单通信工具模型; (5-6年级) ③分析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语言与信号》《符号与文字》《电与通信》《信息工程》4课, 围绕信息传递方式的演进展开,从原始沟通到现代科技,形成“人类需求→技术 突破→社会影响”的认知链条。 《语言与信号》旨在探究人类最早的信息传递方式(语言、肢体信号),分 析语言交流的局限性(距离、时效),并通过实践活动(如哨声、旗语设计)体 验信号传递的原理。并对比语言与信号传递效率(如“500米外传递指令”实验)。 分析古今信号案例(烽火台、防空警报),理解信号在军事、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符号与文字》揭示符号(岩画、象形文字)到文字的演变过程,重点解析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进化逻辑,并通过“译码本”活动模拟电报编码(如 莫尔斯电码)制作象形字对照表,理解符号的信息承载功能。设计简易“电报收 发系统”,实践“编码-发送-解码”全流程。 《电与通信》核心内容为研究电如何革新通信(电报、电话),通过电路实 验(如手电光信号、简易电话)验证电信号传递原理,并对比传统方式与现代电 通信的效率差异。制作“导线传声装置”,探究电信号转化声波的机制。分析贝 尔电话原型,理解声电转换的技术突破。 《信息工程》聚焦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通过调查手机功能 (通话、网络)和模拟“网络语音通话支撑系统”,揭示信息工程的复杂性与跨 学科整合(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并尝试绘制“智能手机功能树状图”,分 类通信、娱乐、工具等功能。设计“未来通信工具”概念图,融入人工智能、全 息投影等前沿设想。 四课以“技术迭代”为主线,形成阶梯式认知框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