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316

第2章 地球和地图 课件(4份打包)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4501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七年级,2024,图版,地理,学年
    (课件网)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 【地理悦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狗吃月亮”吗 月亮真的被天狗吞食了吗 【目标导航】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并能够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认识过程:“_____”→根据月食,给出了“地球是圆形”的科学依据→_____船队环 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太空中拍摄了地球照片,确凿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2)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的球体。 盖天说 麦哲伦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作用: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好帮手。 图解知识 生活中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站在海岸观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拓展延伸 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由于地球是球体,所以要想看得更远,就得站得更高。 漫画助学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认识地球的形状 情境创设     如图所示,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甲、乙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 离2米左右。                甲                乙     思考1  甲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将竖直铅笔由D向C缓慢移动,甲观察到:随着铅笔 位置的变化,其长度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不变 思考2  用篮球代替木板,当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滑动时,会发现铅笔的长度将会逐渐变 ___(选填“长”或“短”),直至铅笔___(选填“上”或“下”)端消失;当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 滑动时,铅笔长度逐渐变___(选填“长”或“短”),随着位置的移动,铅笔的___(选填“上”或 “下”)端先出现,铅笔的___(选填“上”或“下”)端后出现。 短 下 长 上 下 思考3  站在海边,看到驶来的船和驶去的船有什么区别 由此可证明地球是什么形状 答: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驶去的船,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桅杆。可证明地球是球体。 知识归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变式训练   某日凌晨发生了月全食,爱好天文的小明同学用手机拍了几张月食照片(如右图)。这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球体     C.天圆地方     D.椭圆形 【思路导引】造成月食的原因是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在月球表面的光所形成的阴影,根据阴影的形状可以推测地球为球体。 B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如图为航天员在空间站观测到的地球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画面,你能想象出地球的全貌应该是( ) A.圆形 B.圆柱体 C.圆锥体 D.球体 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D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其认识过程和地球的大小。第1题,仔细观察画面能想象出地球的全貌应该是球体。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第2题,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顺序为②“盖天说”→③月食现象→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照片。 3.图中观测到的地球只展示了地球部分面貌,若想知道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哪些选项来表示 ( )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