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60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第4章 第2节 光电效应课件第二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679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人教,PPT,22张,课时,第二
  • cover
(课件网) 光电效应(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3 新知导入 ①光越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止电压UC应与光的强弱有关。 ②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都可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 ③如果光很弱,按经典电磁理论估算,电子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获得逸出表面所需的能量,这个时间远远大于10 -9 S。 以上三个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矛盾的,所以无法用经典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光电效应。 那么以上实验结论应该如何解释? 新知讲解 1.光子: 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这些能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能量子说中得到了启发,他提出: 一、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新知讲解 2.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或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金属的逸出功 W0 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ν后,一部分能量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k,即: 新知讲解 3.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爱因斯坦方程表明,光电子的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光强无关。只有当hν>W0时,才有光电子逸出, 就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②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光电流自然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③光强较大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多,因而饱和电流大。 新知讲解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给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与入射光的频率v的关系。但是,很难直接测量光电子的动能,容易测量的是截止电压U。那么,怎样得到截止电压U。与光的频率v和逸出功W0的关系呢 思考与讨论 利用光电子的初动能E = eUC。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 hv- W0,可以消去E,从而得到Uc与v、W0 的关系,即 新知讲解 对于确定的金属,其逸出功W0是确定的,电子电荷e和普朗克常量h都是常量。上式中的截止电压Uc 与光的频率v之间是线性关系,Uc-v图像是一条斜率为h/e的直线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 新知讲解 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h 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新知讲解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1918 ~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人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Compton's effect )。 二、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新知讲解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人射的电磁波引起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受迫振动,振动着的带电微粒进而再次产生电磁波,并向四周辐射,这就是散射波。散射的X射线频率应该等于带电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也就是人射X射线的频率。相应地,X射线的波长也不会在散射中发生变化。 因此,康普顿效应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 康普顿用光子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这种效应。他的基本思想是: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p与光的波长h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动量能量是描述粒子的,频率和波长则是用来描述波的 众所周知,在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建立之后,人们认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从而光的波动说被普遍接受,人们不再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康普顿效应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