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62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第4章 第5节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847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PPT,22张,课件,建立,学的
  • cover
(课件网)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3 新知导入 有记者曾问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布拉格教授:光是波还是粒子? 布拉格幽默地回答道:“星期一、三、五它是一个波,星期二、四、六它是一个粒子,星期天物理学家休息。” 如果你是布拉格教授,将如何机智地回答? 那么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新知导入 1672 牛顿 微粒说 惠更斯 波动说 1690 麦克斯韦 电磁说 1864 1905 爱因斯坦 光子说 (光电效应) 波动派 1801 托马斯·杨 双缝干涉 实验 1814 菲涅耳 单缝衍射实验 赫兹 电磁波实验 1888 1922 康 普 顿效应 牛顿微粒说占主导地位 波动说 渐成真理 光具有 波粒二 象性 粒子派 新知导入 普朗克常量h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 粒子性 波动性 波长λ越大,动量P越小———波动性强,粒子性弱 波长λ越小,动量P越大———波动性弱,粒子性强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新知讲解 通过对双缝干涉、光电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人们终于认识到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我们已经认识到如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是具有粒子性的,那么,实物粒子是否也会同时具有波动性呢 新知讲解 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 指19世纪 ) 在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如果说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么在实物的理论中,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德布罗意(De · Broglie),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发表了题为“波和粒子”的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 一、粒子的波动性 新知讲解 德布罗意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粒子的能量ε和动量p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遵从如下关系: 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被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作物质波。 新知讲解 粒子的波动性 根据测算,羽毛球离拍时的最大速度可达到288 km/h,羽毛球的质量为5.0 g,试求其德布罗意波长,我们能观察到羽毛球的波动性吗 新知讲解 1、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的缘故。 2、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一般宏观物体物质波的波长很短,波动性很不明显,难以观察到其衍射现象,如只有利用金属晶格中的狭缝才能观察到电子的衍射图样。 新知讲解 1927年C.J.戴维森和 G.P.汤姆孙(J.J.汤姆孙之子)利用电子束穿过晶体做了电子束的衍射实验。因此,共同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人们相继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等都具有波动性。 屏 P 多晶薄膜 高压 栅极 阴极 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衍射图样 二.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观念被实验证实,表明电子、质子、原子等粒子不但具有粒子的性质,而且具有波动的性质。换句话说,它们和光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解析: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A项错;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仍具有波动性,D项错;X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