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717

小学科学人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保温和散热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19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温和
  • cover
4保温和散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基于观察与思考,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和散热现象,理解保温和散热的基本原理,形成对热传递相关概念的初步认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 2.通过设计并开展探究不同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分析散热装置的结构特点等活动,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收集与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研究。 3.面对生活中与保温和散热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4.了解保温和散热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及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保温和散热的原理,掌握影响物体保温和散热性能的因素。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开展探究实验,研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 3.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和散热措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在保温和散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保温或散热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前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入等量的热水, 一个杯子用泡沫塑料包裹,另一个不做处理。 2.上课伊始,教师展示这两个杯子,提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杯热水,在相同时间后,你们觉得哪一杯水会更热呢 为什么 ” 3.让学生进行猜测,并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然后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看看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热水的温度变化,这其实就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保温和散热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猜测和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思考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 1.热传递的概念 教师展示一幅热传递的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热传递的定义:“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用热水袋取暖、夏天太阳照射使地面变热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传递 的概念。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①传导 教师拿出一根金属棒,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让学生观察金属棒另一端的温度变化。 讲解传导的概念:“像这种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热传导。 一般来说,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容易传导热;而像木头、塑料等则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利用热传导的例子,如铁锅炒菜、暖气片散热等。 ②对流 教师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入几滴墨水,然后用酒精灯在容器底部加热。让学生观察墨水的流动情况。 讲解对流的概念:“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做对流。在加热水的过程中,底部的水受热膨胀上升,周围较冷的水就会流过来补充,形成了对流。” 举例说明生活中对流的现象,如空调安装在房间上部、暖气片安装在房间下部等。 ③辐射 教师让学生感受阳光照射在身上的感觉,然后讲解辐射的概念:“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就是通过热辐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