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7595

中考古诗词题阅读理解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7795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解析
  • cover
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颔联与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意象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2.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孤独和悲伤的,也有人认为其描写的景色是雄浑和刚毅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山居 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1.本诗的最后一联写“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这与上一联所写的“春犹静”是否矛盾?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本诗中的“闲”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 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2.颈联中哪两个字二字极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诗句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一个“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为君开”引出“客至”。 C.颈联侧面来写主人殷勤待客,既写出真实的家景,又表达出真挚的感情。 D.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诗。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妥 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1.诗中第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本诗中“玉蟾清冷桂花孤”与《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的“斫去桂婆娑”都写到桂树,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题目交代了送别的地点。 B.颈联写景,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C.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D.从结构上看,本诗起承转合层次清晰,首联点题“起”,颔联写景“承”,颈联变换角度写景“转”,尾联抒情“合”。 2.颔联中的“随”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好在何处。 六、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2.这首诗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写作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