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面诗歌创设了生意盎然的意境,能让人身临其境地尽享美景。根据链接材料,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创设意境表达主旨的? 【链接材料】 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二、品读字词,鉴赏诗歌。 过融上人兰若① [唐]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释】①拜访融上人(即和尚)的住所“兰若”。 小语:本诗用语凝练,比如“挂”字。“挂”着的僧衣。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是和尚。又巧妙地暗示了作者寻友人不遇的失落。 小文:是的,“却”字亦妙,(1) 。 小语:本诗首尾呼应。“翠微”。原是“青绿的山色”。而诗中则是对“(2)_____”的雅称。 三、古诗词鉴赏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1.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临死之前还写下《示儿》,表达其忧国忧民之情。 B. “朱门惜牡丹”与“朱门酒肉臭”的“朱门”都是指代王侯贵族,因为古代其府第大门一般会漆成红色,以示尊贵。 C.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表现的矛盾心理与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异曲同工。 D. 该诗与杜甫《春夜喜雨》都是写春雨,表达的情感也基本相同。 2.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怀、情趣、哲理哪一类呢?小文他们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也加入其中,结合诗句简要阐述。 四、古诗词鉴赏 寒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图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性。 B. 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做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 C. 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 D. 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侵略者。 2. 后两句诗化用了宋代朱淑真的《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作者改后带有 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情感谈谈你对作者用意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湖①口送友人 (唐)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②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云梦: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也称“云梦泽”。③此诗为诗人送友人返乡过年时,临别依依,有感而作。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写一个别字,却是将离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 首联中,“楚田”即田野,“岸苇无穷”已有深远之意,再与“楚田”相接,极写其空旷广袤。 C. 尾联诗人由腊月而想到梅花,表现诗人豁达喜悦的心情,同时勉励友人。 D. 全诗采用了寓情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