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常用工具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学习内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③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④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学业要求 1.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能应用身边常见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 2.能使用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实物模型,能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具有实物制作的兴趣,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想法。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打开工具箱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围绕工具展开,涉及工具的认识、使用以及相关操作中的物理现象等知识。从跨学科概念看,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观念,认识到不同工具组成的工具系统,以及工具与实际任务构成的应用系统;同时,在工具使用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意识,理解工具的结构与功能模型、操作流程模型等。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观念: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索实践: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态度责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认识常用工具》《拧螺丝》《做个穿绳板》三课,遵循认知工具、使用工具、实践创造的逻辑递进。 《认识常用工具》是基础,让学生认识老虎钳、螺丝刀等各类工具,了解古代到现代工具的演变,知晓不同工具的外观与大致用途,为后续工具使用筑牢认知根基,如同搭建起工具认知的骨架。 《拧螺丝》在此基础上,聚焦工具的具体使用。学生学习用不同螺丝刀拧对应螺丝,还会用扳手等工具,理解工具与零件的适配,感受力通过工具让螺丝运动状态改变,将工具认知从知道推进到会用,是对工具使用技能的深化,好比给工具认知的骨架增添肌肉。 《做个穿绳板》则是综合实践。学生需用打孔工具在材料上打孔再穿绳,这不仅要运用前两课的工具知识选对、用好工具,还得考虑工具操作对作品的影响,是多种工具的组合运用与创新实践,把工具的认知和使用转化为实际成果,如同让工具认知与使用的骨架、肌肉”最终动起来,完成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 主题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生活中的工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见过螺丝刀、锤子等,但对工具的名称、具体用途及使用方法缺乏系统了解。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不过动手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在使用工具时,对力度、方法的把控还不成熟。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处于发展阶段,能注意到工具的明显特征,却难以细致区分不同工具的细微差别及适用场景。此外,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正在培养,在小组活动中,能参与其中,但合理分工、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