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课时 平面镜成像 一、光的反射 光入射到物体表面时,分界面上会改变光 的传播方向,有一部分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二、反射光路图 入射光线 A O 入射点 法线 反射光线 B α β 入射角 反射角 平面镜镜面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复习 三、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角相等) 1、镜面反射 四、反射类型 光滑镜面的反射 2、漫反射 不平面表面的反射 漫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六、反射的应用 玻璃幕墙镜面反射。 潜望镜。 反射原理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 反射面是水平的镜面 1、定义: 1.人或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形状、 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人或物体在平面镜镜前移动时, 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 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那么平面镜成像的有哪些规律? 2、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a、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 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b、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 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没有蜡烛的像。 c、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中,你观察到的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d、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e、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2. 实验数据记录 表2-5 记录表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3. 分析与论证 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结论: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 寻找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有3毫米厚和2毫米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选择____毫米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 影响?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物距和像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 2 有可能找不到像 不合理 两组数据太少 【交流与讨论】 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将不能完全重合。 2.为什么选择另外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为什么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实验? 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4.为什么选择薄玻璃板做实验? 用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会出现两个像 视频:平面镜成像 3、平面镜成像规律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因此我们可以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3)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1、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 虚像 2、不能在光屏中呈现 S S’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①等大: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等距: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垂直:像和物体的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