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成果展示 物态变化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B ) A.健康中学生的正常体温 B.教室内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 C.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D.放入冰箱冷藏室中饮料的温度 2.如图所示,在北方的冬天,湿度较大的清晨会看到雾凇,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 D ) 第2题图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3.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发现两个烧杯的侧壁上的某一部分都出现了水珠。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甲 乙 第3题图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水珠 C.甲杯的外壁出现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水珠 4.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4题图 A.物质甲是晶体,物质乙是非晶体 B.物质乙熔化时间是3 min,需要吸收热量 C.在B点停止对物质乙加热,物质乙也会继续熔化 D.物质乙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 段处于液态 5.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B ) A.湿衣服晾干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C.春天冰雪消融 D.冰箱冷冻室里出现“白霜” 6.喝完一杯热茶后,小明戴的眼镜的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热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7.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D.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8.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放出热量 解析: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熔化,故A错误;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固,故B错误;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 9.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B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从口中呼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10.如图所示的各种常见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D ) 11.下列实例属于减慢水的蒸发的是( D ) 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D.把保鲜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图甲是操作过程,图乙是读数过程。图甲中操作的错误是__温度计的感温泡接触容器底__;图乙中读数的错误是__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离开被测液体__。 甲 乙 第13题图 14.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沙漠中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示数,当天的温度差为__55__℃。 甲 乙 第14题图 15.打扫教室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