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9439

06 课时分层训练(五)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20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产生,八年级,物理,人教,传播,课时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五)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如图所示,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优美的埙声的发声物体是( D ) 第1题图 A.嘴唇   B.声带 C.埙    D.埙内部的空气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第2题图 (1)实验时小明用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 。这种探究方法叫作 转换法 。 3.某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分别由 空气 、 马的声带 、 黄河水 振动而发出声音。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4.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还未抽气)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 振动 产生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 第4题图 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翩翩起舞,主要是利用放在游泳池内的扬声器播放的音乐在水下保持队形。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水(或液体) 中传播。 知识点三 声速 6.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固体中的声速一定大于液体中的声速 B.空气中的声速一定为340 m/s C.声速表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D.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相同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我们对着一处山崖大喊一声,6 s后听到回声,则山崖与我们的距离为 1 020 m。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8题图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9.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原因是( B ) A.大钟不振动也能发声 B.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0.下列现象能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D )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1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振动 产生的;由于琴声能够通过 空气 传播,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12.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 两 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 铁管 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 空气 传播的,原因是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 【创新运用】 13.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9 s,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第13题图 解:(1)汽车第一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 m/s×=85 m。 (2)汽车第二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时,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