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9460

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84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时,分层,训练,熔化,凝固,人教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现象 1.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D ) A.冰化成水 B.糖块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C.冰棒在嘴里变成水 D.用铁水浇出铸件 2.“打铁花”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 600 ℃以上化成铁水,一人舀起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人则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瞬间铁花四溅。生铁化成铁水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熔化 ;铁花变成铁屑下落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固 。 知识点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甲         乙 第3题图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4 ℃。 (5)图甲的装置中,陶土网的主要作用是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 知识点三 晶体和非晶体 4.下列物质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D ) A.铁、食盐、玻璃 B.铝、石蜡、松香 C.冰、塑料、松香 D.萘、水晶、铝 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80 ℃。 第5题图 知识点四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6.冬天,小明家的屋檐上挂着很多冰柱,是因为雪后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而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从屋檐流下时又遇冷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7.炎热的夏天,课桌上的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 ℃)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 ℃)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金属的熔点高于100 ℃ B.该金属的熔点低于26 ℃ C.该金属的凝固点高于100 ℃ D.该金属的凝固点低于100 ℃ 8.根据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515 -259 A.在-265 ℃时,氢是液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 ℃时不能使用 D.加热铜和钢,钢要比铜先熔化 9.如图所示是海波的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9题图 A.图像中的AB段表示凝固过程 B.海波凝固共用时5 min C.在BC段海波温度不变,持续放热 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10.有一款水杯,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 11.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为先将洗干净的山楂用竹签穿成一串,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内加热,等白糖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液态糖浆后,将成串的山楂放入锅内,蘸上糖浆后捞出,等白糖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固态后,再裹上一层可食用糯米纸,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创新应用】 12.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快速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盐使雪的熔点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第12题图 4 /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