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走近我们的老师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国家设立教师节的意义,增强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与认同。 道德修养: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和无私关爱,培养感恩意识,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法治观念:渗透尊重教师劳动、维护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 文化自信:理解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对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认同感。 责任意识:主动了解老师的工作,树立体谅老师、配合老师工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对学生的关爱 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看不见的辛苦”(备课、批改作业等) 学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老师工作照片、视频片段 “老师的一天”时间馅饼图表格(每人一份) 感谢卡制作材料:彩纸、彩笔、贴纸、剪刀、胶水(每组一套) 提前录制好的3分钟教师采访视频(包含不同学科教师) 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分组卡片(4-5人一组,共6组)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2分钟校园生活短片(展示各科老师上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与学生谈心等场景) 教师提问:“请你认一认,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老师?他们正在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导:“老师们每天都在为我们忙碌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我们的老师” 板书课题:7.走近我们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感受师爱,体会真情 教师示范分享:“我先分享一个故事———我的小学老师在我生病时,每天放学后来我家补课,那时我感受到了......” 发放“爱心便利贴”,让学生写下: 最想感谢的老师是谁? 他/她为你做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 小组内分享故事(3分钟),每组选一个最感人的故事准备全班分享 请2-3个小组代表分享,教师适时点评: “这位老师真细心” “原来老师的爱就藏在这些小事里”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唤醒学生情感体验,为后续活动铺垫。 (三)了解辛苦,理解付出 发放“老师的一天时间馅饼图”(分为上课、备课、批作业、开会、处理班级事务、其他6个区域) 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观察和了解,估算班主任老师一天中各项目所占时间 用不同颜色彩笔涂出比例(示例:上课-红色、备课-蓝色等) 各组展示馅饼图并说明理由(3组) 教师出示真实数据对比: “这是王老师一天的实际工作时间分配:上课3小时,备课2.5小时,批改作业2小时......” 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估算和实际情况 情景体验:“假如你是老师” 情境:课间10分钟,同时发生以下事情: 学生打架需要处理 科任老师来找你说事 家长来电询问孩子情况 讨论:你会怎么做?感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化和情景化体验,让抽象的感受变得具体可观。 (四)倾听心声,深化理解 播放提前录制的采访视频,包含问题: “您为什么选择当老师?” “工作中最让您开心的是什么?” “您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您希望学生怎样对待您?” 观看后快速抢答: “老师最开心的是什么?”(学生成长) “老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成才) 教师引导:“原来老师的快乐很简单———就是看到我们的进步和成长” 设计意图:让老师直接发声,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 (五)表达感谢,付诸行动 头脑风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个人层面:认真听讲、遵守纪律、送上祝福 集体层面:创建优秀班级、给老师减负 动手实践:制作感谢卡 提供半成品材料(彩纸、贴纸、彩笔等) 要求:写上真诚的感谢语,可以绘画装饰 提示:可以送给任何一位教职工 作品展示:用实物投影仪展示3-4份优秀作品 延伸倡议:“持续一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