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启发想象 于导图中理清思路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每一次人类的大胆想象,预示着科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本课的教学着力借助铅笔、书包等为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源于生活,从而找到写作的素材。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和课文经典片段,让学生的想象更清晰、更有序地呈现出来,从而落实第二学段习作“写清楚”的目标。 课文简析: 《我的奇思妙想》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作话题。教材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启迪学生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要求学生将想发明的东西的样子以及功能写清楚。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材还提供了范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也试着画一画思维导图。本次的修改与评价可以和同桌一起完成,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修改。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想要发明的事物,以及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写下来。 2.能够借助图示,从样子、功能两方面清楚地介绍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 3.能够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图示,从样子、功能两方面清楚地介绍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借助游戏,引发想象 1.观看表演,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支铅笔(一会儿飞针走线,一会儿指挥大合唱,一会儿钓起鱼来),引导:现在我用它来当表演的道具,同学们猜猜我表演的分别是什么? (2)学生模仿表演。请大家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借用这支铅笔进行表演,想一想,用这支铅笔还可以表演什么? 预设:教鞭,电线杆,收音机的天线…… (3)点拨:我们借用铅笔发散思维,大胆地想,变通地想,竟想出了这么多外形类似的物品。难怪牛顿这样说———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2.揭示课题:正是有了奇思妙想,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这节课,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板书:我的奇思妙想) 板块二:例子引路,启发想象 1.板书“会变大变小的书包”,猜一猜,小发明家为什么会想发明这样的书包? 预测:装东西时,书包越大越好,能放下很多东西;存放时,书包变小才方便存取。 点拨:看来这位小发明家是在使用书包时遇到了困难,想通过增加书包的功能来解决困难呢!(板书:解决困难) 2.发散思维:如果让你来发明,你想要怎样的书包? 预设:会变色的书包,能根据小主人的喜好,每天变换颜色。 点拨:我猜,你是想到了多色圆珠笔才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 预设:能自动整理的智能书包,放学回家时,能根据小主人的回家作业自动整理,不遗漏;需要用课本的时候,能自动查找、递送。 点拨:你把现代化的智能系统组装到了书包上。 预设:会走路的书包,不用背,能跟着小主人自行回家。 点拨:书包成了你的好伙伴,能和你一样走路,有了和人一样的能力。 …… 小结:你们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将其他事物的功能嫁接到书包上,两相组合,便产生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板书:组合功能) 3.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将事物的功能相组合而产生的奇思妙想还不少呢!你能接着往下想吗? 学习活动: 1.结合生活实际的需要,你想发明哪些神奇的东西?写在课本范例的旁边。 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 2.选择最想发明的东西,和同桌交流,并说明原因。 4.集体交流,随机评价学生的奇思妙想,是否符合“善良、美好、科学、进步”的社会正能量。 板块三: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 1.结合课文中的“会飞的木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交流:确定了小发明,我们该怎么把它写清楚呢? 我们的思考可以围绕要发明的事物,逐步发散。比如“会飞的木屋”,先确定可以从它的“样子”和“功能”两方面进行介绍。然后分别围绕“样子”和“功能”展开想象,如样子,它的各个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