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2934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教案(2课时)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364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统编,四年级,下册,园地,教案
  • cover
四下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总结。用学生交流阅读时抓住关键语句说感受的方式出示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指出:从古诗的诗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第二句话指出:从课文的一句话,可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想法;第三句话指出:从一句话体会它带给我们的感受。“交流平台”和第一单元导语“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意思是一致的。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受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二部分主要指导学生读一读句子,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两组词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乡下和城市的特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简单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补充给予解答。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要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诗歌。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句子,体会不同句子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等,结合阅读经验,比较词语的意思,体会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3.能根据要求,模仿句子,选择一幅图画进行描写。 4.积累古诗《卜算子﹒咏梅》,拓展两方面的古诗内容,一方面是赞美梅花的古诗,比如:王安石《梅花》、元代王冕的《墨梅》、卢梅坡的《雪梅·其一》;一方面是卜算子﹒咏梅的古诗,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模仿句子,选择一幅图画进行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孩子们,你们都去哪些地方旅游过? 预设:看来你们真的去过很多地方。刚刚你们说的那么多地方,有些是城市的,有些是农村的,这两条线路,景致可是大不相同呢! 过渡:今天我们来当当小导游,带着大家游览农村、城市两条线路,pk一下谁吸引的游客更多。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一:词句段运用。 过渡:想要成为好导游,可要有不少本事呢!下面老师为两条线路分别提供了一组词语,考考你们这群小导游。 1.出示第一组: (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 2.学生自读,要求:认真听,想一想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选择一条线路中的两、三个词语,将这些词语展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4.随机出示相关的词语图片,感受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评价:你们很将词语变为画面,讲出了乡下和城市生活的各自特点 过渡:一个好导游,光能说还不行,还要会说!老师告诉你小窍门,如果能在你的介绍中再加入表达情感的句子,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老师先来给你们举个例子。 (1)出示句子,朗读句子,想一想它们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 1.《清平乐﹒村居》,我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2.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3.学习《天窗》这课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 (2)交流初读体会,师生合作补充。 ◆要点: ①第一句,出自《清平乐﹒村居》,着重写出小儿子的调皮,在溪边剥莲蓬,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②第二句,出自《乡下人家》,从文中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理解了作者对乡下的独特、迷人的风景的赞美,更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对乡下风景、生活的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