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2955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48张)-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9-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65914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电影南京照相馆里的“朋友与敌人” 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方面。如: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空间上: 物质属性: 冷热、软硬、黑白、强弱、轻重; 人的属性: 高矮、男女、老幼、胖瘦; 认识领域: 好坏、是非、美丑、善恶、难易。 【注意】 ①“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P36-1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任何一方,构不成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注意: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 对立和统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朋友与敌人 (2)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①“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是不是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同化、异化 吸引、排斥 正极、负极 知、不知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 生产、消费 自由、纪律 权利、义务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 …… …… 整个世界 矛盾具有 普遍性 拿 “手机电量” 和 “充电宝电量” 举例子,就能轻松看懂矛盾的 “对立” 与 “统一”: 先看第一点 ———对立” 和 “统一” 是双方的关系,不是某一方本身。 比如手机没电时,我们用充电宝充电:这里的 “对立”,指的是 “手机电量增加” 和 “充电宝电量减少” 的反向变化关系,不是说 “手机” 是对立、“充电宝” 是统一;“统一” 则是两者 “能通过充电线连接、实现电量转移” 的关联关系,也不是把其中一方叫统一。就像不能说 “左手是对立、右手是统一”,而是左右手 “能配合做事(统一)、也能向不同方向动(对立)”,这才是关系本身。 再看第二点 ——— 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要是没了 “对立”,比如手机和充电宝电量永远一样多,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那 “充电” 这件事就不存在了;要是没了 “统一”,比如手机和充电宝接口不一样,根本连不上,那就算双方电量一高一低(有对立),也没法形成 “充电” 这个矛盾。就像一块磁铁,要是没了 “N 极” 和 “S 极” 的对立(方向相反),或者两者没法同时存在于一块磁铁上(没统一),那它就不是磁铁了 ——— 缺了任何一方,都构不成 “磁铁两极” 这个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矛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