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3529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同步分层分类综合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70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分层,答案,练习,综合,分类
  • cover
《古诗三首》同步分层分类综合练习 一、基础层·夯实根基(王朝霞式全面筑基,侧重字词与识记) (一)字音字形通关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鹿柴(zhài chái) 返景(fǎn fǎnɡ) 青苔(tái tāi) 抹墙(mò mǒ) 适宜(yí yì) 孤帆(gū gǔ) 2.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fǎn huí( ) wàng yuǎn( ) duàn kāi( ) chǔ guó( ) gū fān( ) yǐn yòng( ) mǒ hēi( ) shì yí( ) 3. 多音字“抹”填空(结合语境辨析) (1)他用毛笔在纸上( )画了一幅山水图。 (2)工人师傅正在用水泥( )墙,汗水浸湿了衣衫。 (3)妈妈拿起抹布( ),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 (二)古诗默写与注释 1. 补全三首古诗,任选一首写出作者及朝代 (1)《鹿柴》( )[ ] 空山不见人,_____。返景入深林,_____。 (2)《望天门山》( )[ ] 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 (3)《饮湖上初晴后雨》( )[ ]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荣德基式注释细化) (1)但闻人语响( ) (2)碧水东流至此回( ) (3)山色空蒙雨亦奇( ) (4)淡妆浓抹总相宜( ) 二、提升层·深化理解 (一)词句品析与理解 1. 选择题(荣德基式考点聚焦)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 以动衬静 B. 以静衬动 C. 动静结合 (2)《望天门山》中“开”字的妙处在于( ) A. 写出天门山自然断裂的状态 B. 突出楚江冲破天门山的磅礴气势 C. 体现江水的温柔缠绵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作西子,目的是( ) A. 突出西施的美貌 B. 强调西湖无论晴雨都独具风韵 C. 表达对西施的赞美 2. 简答题 (1)《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 (2)《望天门山》中“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为何不写“千帆”?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 1. 分析三首诗在描写手法上的不同 示例:《鹿柴》以“闻人语响”的动景反衬山林的寂静;《望天门山》通过“开”“回”等动词展现动态美;《饮湖上初晴后雨》对比晴雨景色,突出西湖的多变之美。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其中两首诗的描写手法。 _____ _____ 三、拓展层·迁移运用 (一)文化积累与拓展 1. 积累描写山水的诗句 (1)_____,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结合古诗,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王维的诗素有“诗中有画”的特点,《鹿柴》的画面感极强( ) (2)“楚江”指长江中游流经楚地的河段,《望天门山》中的“楚江”即为此( ) (3)苏轼笔下的“西湖”仅在晴天时景色优美( ) (二)实践与创新运用 1. 仿写练习 仿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一句描写家乡某处景物(如公园、河流)晴雨/昼夜不同景色的诗句。 _____ 2. 情境表达 假设你是导游,带领游客游览《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请结合诗句,用50字左右介绍天门山的壮丽景色,突出“楚江开”“青山出”的特点。 _____ 四、综合检测·实战演练 (一)积累运用(40分) 1. 字音字形(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鹿柴(chái) 适宜(yí) B. 返景(fǎn) 抹墙(mǒ) C. 青苔(tái) 孤帆(gū) (2)看拼音写词语:fǎn huí( ) gū fān( ) shì yí( ) 2. 古诗默写(15分) 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注明作者及朝代。 _____ _____ 3. 字词解释(15分) 解释“两岸青山相对出”中“出”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 (二)阅读理解(3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