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34300
第一单元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2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格式
,
教科
,
科学
,
上册
,
三年级
,
学年
课题 (主题) 我们关心天气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本课属于“天气”主题的起始课。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如阴、晴、雨、雪、风等;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天气的感受和认识;初步建立长期观察天气的兴趣和意识。 在科学探究方面,课标强调从生活情境出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发展其观察、描述和归纳能力。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天气现象,激发他们对天气变化的关注,为后续学习使用工具测量气象要素奠定认知基础。 同时,课标倡导将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天气不仅是自然现象,也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穿衣、农业等活动,从而增强其应对天气变化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至少三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刮风天),并能用“炎热”“寒冷”“微风”“倾盆大雨”等词语准确描述天气特征,学会从冷热、刮风、阴晴、雨雪四个方面系统地表达对天气的观察结果。 2. 学生能在教师组织下参与班级讨论,积极分享自己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和经历,如“下雨天要打伞”“冬天要穿厚衣服”,并在集体记录单中补充描述天气的词句,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次简单的天气观察任务,选择校园内某一地点,用图画或简短语句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并尝试解释大气圈中发生的天气现象(如风、云、雨、雪),初步理解这些现象都发生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 三、学习重点 1. 能够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天气现象,掌握表示冷热(如炎热、寒冷)、刮风(如微风、大风)、阴晴(如晴天、多云)、雨雪(如小雨、暴雪)的基本词汇,并能在实际观察中正确应用。 2. 能从多个维度综合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例如:“今天是晴朗的天气,阳光明媚,气温较高,有轻微的东南风吹过,感觉温暖舒适。”避免单一化、笼统化的表达方式。 四、学习难点 1. 学生容易将“天气”与“气候”混淆,或将“天气感受”与“天气现象”混为一谈,例如说“我很冷”而不是“天气寒冷”。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区分主观感受与客观描述之间的差异。 2. 在分类整理描述天气的词句时,部分学生难以准确归类,如把“闪电”归入“表示阴晴”类别。需通过举例示范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帮助建立清晰的概念边界。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在“描述天气的词句”班级记录单填写活动中,检查每位学生是否能在四个类型(表示冷热、刮风、阴晴、雨雪)下各补充至少一个有效词句,作为语言积累与分类能力的评价依据。 2. 在“观察今天的天气”记录任务中,评估学生能否用图画或文字完整记录地点、日期及天气特征,图画是否体现关键元素(如太阳、乌云、雨滴等),文字描述是否涵盖两个以上天气维度。 3. 在研讨环节提问“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时,观察学生能否列举出风、云、雨、雪、雷电等典型现象,并能简单说明它们都发生在空气中,以此判断其概念理解水平。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每天上学都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如冷暖交替、是否下雨等。他们在低年级语文课中已学习过一些描写天气的词语,如“春光明媚”“狂风暴雨”,具备初步的语言储备。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训练,他们的描述往往零散、感性,缺少结构性和准确性。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导入课,起到“唤醒经验—激发兴趣—建立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课件(共13张PPT+视频)(2025-09-20)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 课件(共18张PPT)(2025-09-21)
【核心素养】2.6《水的作用》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09-20)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 课件(共15张PPT)(2025-09-21)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4用种子繁殖 课件(共15张PPT+视频)(2025-09-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