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4330

大象科学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体验单元《画蚂蚁》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99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象,科学,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体验
  • cover
2025年版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体验单元《画蚂蚁》 教学设计 单元 《画蚂蚁》 课题 《画蚂蚁》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蚂蚁,认识蚂蚁的基本外在特征。 科学思维 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探究实践 利用感官有目的地细致观察,并画出观察对象的重要外部形态,解决实际问题。 态度责任 通过观察,对常见小动物的外在特征产生兴趣,能如实地记录、分享 观察到的信息,体验到借助感官观察可以解决科学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经历发现问题并借助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 难点 利用感官有目的的细致观察。 教学 准备 教师:蚂蚁、蚂蚁挂图、蚂蚁观察盒、课件。 学生:放大镜、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境引入 师:(出示谜语)同学们,猜一猜,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蚂蚁。 师:你们见过蚂蚁吗? 生:见过。 2.问题与猜想 师:你们能把自己熟悉的蚂蚁画下来吗?画一只蚂蚁,先思考再下笔,尽可能画出你 记忆中蚂蚁真实的样子。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谜语引出大家所熟悉的蚂蚁,学 生可以较容易地与前认知进行关联,为后续的画蚂蚁、发现所画蚂蚁的不同埋下伏笔。 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1. 尝试初画蚂蚁 师:蚂蚁都画完了吗?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蚂蚁? 师:大家画的蚂蚁都一样吗? 生 1:不一样,李明画的蚂蚁身体有 2 节,我画的有 3 节。 生 2:我画的蚂蚁有 4 条腿…… 生 3:…… 师:看来一比较,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小组 4 人比一比各自画的蚂蚁,看看大家画的 蚂蚁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 师:蚂蚁的身体到底有几节?蚂蚁到底有几条腿?蚂蚁的腿到底长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经过比较,我们竟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原来很熟悉的蚂蚁,一下子好像又变得 陌生起来。那么,蚂蚁到底长什么样?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生:有只蚂蚁看看就好了。 2.观察探究。 师:对,有只蚂蚁看看就好了!不确定的时候亲身去观察一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师:(出示蚂蚁和蚂蚁模型)在活动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 师:蚂蚁很小,我们要仔细看,仔细看就是观察!要带着刚才的问题去观察。 (学生分组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 生:…… 师:再画蚂蚁,你们能画对吗? 3.二画蚂蚁。 师:(指名 2~3 学生将自己第二次画的蚂蚁贴在黑板上展示)蚂蚁的身体分为3节,长有6条腿,并且都长在身体中间一节上,他们都画对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画出的蚂蚁各不相同,在比较之前都觉得“画一只蚂蚁”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比较自己画的与小组同学画的蚂蚁后,发现大家画的蚂蚁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对于“蚂蚁到底长什么样?”这样的科学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争论谁画的 蚂蚁是对的,争论越激烈,认知冲突越强烈,学生的观察目标也就越明确。 三、反思与评价(5分钟) 1.课堂小结 回顾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画了蚂蚁,拿出自己两次画的蚂蚁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对蚂蚁的? 生 1:一开始画得不对,经过观察真实的蚂蚁和蚂蚁模型后才画对了。 生 2:书上画的蚂蚁不一定是对的,需要亲自观察蚂蚁才行。 2.反思 师:(板书:亲身观察)看来,亲身观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应用迁移 我们校园里也生活着许多蚂蚁,课后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先亲自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