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孙中山自述》中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据此可知,“革命风潮自此萌芽”是由于(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思想的传播 C.孙文的革命活动 D.革命团体的成立 2.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3.2024年是辛亥革命113周年。根据下图信息,补全空缺处内容( ) A.时务报 B.民报C.新青年 D.劳动音 4.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 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5.根据下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 一 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 二 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 三 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 四 幅 《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反抗侵略 D.三民主义 6.1911年10月13日,《申报》报道:“……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汉阳、汉口均为革命党占据……”《申报》报道的事件是( ) A.安庆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7.“被推翻的清王朝既是封建统治势力的总代表,又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战胜了这个卖国的封建的专制政府,就一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专制制度 B.推动了革命发展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废除了社会陋习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由此可知,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9.小明同学通过网络搜索“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进行研究性学习,他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创建 C.辛亥革命 D.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10.下面是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8课 中国同盟会…………………………………………………46 第9课 辛亥革命……………………………………………………52 第 10 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58 A.侵略与反抗 B.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挽袖、提笔、呐喊。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是(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小明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一幅油画,它反映了蔡元培就任校长后,倡导新思想新文学的教授和主张旧学的教授均在学校讲学的情况。下列对这幅油画的命名中,最恰当的是( ) A.《兴办洋务》 B.《缔造共和》 C.《北大钟声》 D.《五四烽火》 13.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其发展初期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两场运动都( ) A.倡导民主共和 B.主张文学改良 C.提出打倒孔教 D.促进思想启蒙 1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