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34619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558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教案
,
七年级
,
历史
,
新课标
,
人教
,
学年
3.14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关键一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不仅是汉朝对外交往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乃至中亚、西亚、欧洲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全貌,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为后续学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奠定基础。教材分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西域”两个子目。“丝绸之路的开通”先介绍了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包括汉朝的强盛、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以及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需求,接着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和意义,最后阐述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经营西域”部分讲述了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以及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史实,强调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以及丝绸之路在东汉时期的继续发展。新教材依据新课标进行了优化,如课题改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使内容主题更明确;增加东汉将西域都护府改为西域长史府等内容,完善了历史发展脉络;引入大量新的史学考古成果、图片资料,如玉门关遗址、西汉鎏金铜马、东汉棉袜等图片,以及相关考古遗址介绍,使知识更加生动、丰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增设“学史崇德”栏目,通过讲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汉武帝大一统等史实,这为本课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奠定了知识基础。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背景、抽象的历史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如丝绸之路开通的多重原因、汉朝经营西域措施的深远意义等。在学习方式上,部分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等更感兴趣,能够通过这些资料快速获取信息;部分学生则擅长阅读文字史料进行思考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参与度不均衡、讨论缺乏深度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监督,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容易受到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的影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理解经济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认识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管辖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 2.时空观念:梳理张骞通西域(前 138 年、前 119 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前 60 年)等事件的时间线,结合地图明确西域、丝绸之路的地理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汉书 张骞传》引文(如 “骞凿空”)、历史地图等材料,培养解读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结合具体史实,解释张骞 “凿空” 的含义及丝绸之路被称为 “东西方大动脉” 的原因。 5.家国情怀:通过张骞 “不畏艰险”、班超 “投笔从戎” 的事迹,培养爱国精神与开拓意识;联系 “一带一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过程和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丝绸之路开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背景和深远影响;认识汉朝经营西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智慧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展示图片、视频、3D模型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共24张PPT+视频)—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24页)(2025-09-18)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