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34937
第一单元第8课时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2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格式
,
教科
,
科学
,
上册
,
三年级
,
学年
课题 (主题) 天气的影响 课时 第8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本课属于“天气”主题下的综合应用与价值升华环节。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能举例说明天气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生产劳动以及动植物生存的影响;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活动,增强应对天气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在科学态度方面,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尊重规律的情感态度。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恶劣天气带来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帮助其建立积极适应环境的生活智慧,形成健康安全的行为习惯。 同时,课标倡导跨学科融合教育。教材设计了“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表格,融合了语文的表达训练、数学的分类整理和道德与法治的责任意识培养,体现了“科学+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理念。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还渗透了艺术表现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列举至少五种天气现象(如晴、雨、雪、高温、寒潮)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包括出行、穿衣、饮食、作息等方面,并能用完整句子进行描述,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查阅周末天气预报,判断是否适合郊游等户外活动;能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境(如下雨、高温、大风),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如带雨具、防暑降温、加固物品等,发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人群(学生、农民、建筑工人、交警、快递员)在同一天气下的差异化反应,理解“好天气”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初步形成多元视角的社会认知。 4. 学生能通过阅读资料或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直接影响(如鸟类迁徙、植物开花、动物冬眠),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整体生态观。 三、学习重点 1. 能够系统梳理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涵盖衣、食、住、行、学、工六大领域,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做到条理清晰、举例恰当。 2. 能够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做出合理决策,如遇雨天调整出行方式、高温天减少户外运动、寒潮来临前增添衣物等,体现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实践价值。 四、学习难点 1. 理解“同一天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天气,认为“下雨就是不方便”,难以意识到农民可能期盼雨水灌溉庄稼。需通过情境对比和角色换位帮助突破思维局限。 2. 在提出应对办法时,容易停留在表面行为(如“打伞”),缺乏深层次思考(如“提前检查排水系统”“准备应急物资”)。需引导学生从预防、准备、行动三个层面构建完整的应对链条。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在“周末出游”情境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记录天气预报信息,能否据此判断是否适宜外出,并说明理由,作为信息应用能力的评价依据。 2. 在填写“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表格时,评估学生提出的对策是否具体可行,是否覆盖多个群体(如学生、农民、工人),检验其思维广度。 3. 在研讨环节提问:“我们家乡常见的恶劣天气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台风、暴雨、雾霾等,并列举其对交通、农业、健康的影响,考察其地域认知水平。 4. 组织“天气小话剧”表演,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表现特定天气下动植物的行为特征(如蜜蜂归巢、树叶卷曲、青蛙躲藏),以此检测其知识迁移与艺术表达能力。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天气体验经历,如因下雨迟到、因高温放暑假、因雾霾停课等,对天气的影响力有切身感受。前七课系统学习了天气要素的观测方法,掌握了气温、降水、风、云的识别技能,具备解释天气成因的知识基础。语文课中练习过看图说话和情景写作,为本课的语言表达提供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 课件(共15张PPT)(2025-09-21)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4用种子繁殖 课件(共15张PPT+视频)(2025-09-21)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 课件(共18张PPT)(2025-09-21)
【核心素养】2.6《水的作用》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09-2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课件(共13张PPT+视频)(2025-09-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