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解读。 1.单元视角 先从纵向承接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下“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是对四年级上册“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的发展承接。 再从单元内横向来看。本单元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基于这一主题,本单元有机编排了一组课文,表达风趣的方式各有不同,文言文《杨氏之子》主客谐音逗趣的应答式幽默,《手指》一文由物及人的吐槽式幽默,《童年的发现》自我调侃的自嘲式幽默。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幽默风趣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第一篇的读中体会、说中尝试运用,到第二篇的读中自主发现、仿写中尝试运用,再到第三篇略读课文中的读法运用,循序渐进,层层落实。 2.文本视角 再定点来看文本。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选取生活中最熟悉又最不起眼的素材———手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每根手指的姿态和不同用途。 细读文本,我发现有以下两个特点: 从语言特色来看: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上生动的修辞手法,让各具特色的五指形象跃然纸上。 从文章结构上看:全文结构清晰严谨,条理清楚,首尾呼应,课文配有形象有趣的手指插图,令读者在图文结合中进一步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3.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结合文本特质,对应2022版课标,本单元主要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4.立足学情 结合我班学生实际,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写字与阅读能力,但不具备深入探索文章的写作方法及语言魅力的能力。“语言风趣”是一种感觉,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预计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将“梳理五根手指的各自作用”和“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确定为本课的核心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理解、学情的研判,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认识“揿、窈、窕”等13个生字,借助词典、联系生活理解“附庸、扶衬”等词语意思。 借助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并说出无根手指的作用。 借助“手指卡”品悟课文幽默风趣语言,并迁移运用。 其中目标二是重点,目标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分四个板块进行学程解说: 板块一: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这个板块我分三步走:共情导入———新学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步:出示一组漫画,让学生欣赏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画作,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再通过简短资料了解作者丰子恺。 第二步:基于预习检查字词。通过对课前预习单的统计,分组出示词语。第一组是难读的三个词语:揿电铃、秽物、窈窕,重点指导“窈窕”,两个三声变调。第二组出示难理解的三个词语:扶衬、附庸、爱憎。看图理解“秽物”;联系上下文理解“附庸”,联系生活理解“爱憎”,相机指导书写“庸”,并完成作业本第2题。自此,完成教学目标一。 第三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找出中心句,思考整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后,集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一只手上的无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后具体写了无根手指头的样貌特点和作用,最后总结出无根手指头团结一致,就能根根有力量。 【本版块教学,以漫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期待。基于预习单学习字词,有助于找准学习起点,摸准学情,从而高效展开言语实践活动】 板块二:借助表格,凸显特点 第二板块,我围绕“梳理五根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